今天是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,欢迎光临本站 

常见问题

已知一个基因,其翻译的蛋白很可能是分泌蛋白,用烟草做亚细胞定位的话,后期需不需要做质壁分离处理?如果需要,应该怎么做?

文字:[大][中][小]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5/3/11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


答:当目标蛋白为分泌肽或含信号肽结构,预测定位于细胞外基质时,可先做初步定位,观察其是否存在胞质弥散或细胞边缘聚集的定位情况,也可对分泌蛋白进行监测‌,分别在侵染后24h、48h72h取样,观察荧光从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的动态迁移‌。如有,可追加质壁分离验证;对于明确为胞内细胞器定位的蛋白则无需质壁分离。

‌质壁分离的最佳处理时间‌是在荧光蛋白充分表达后(农杆菌注射后48-72小时)进行,过早处理易因蛋白表达不足导致信号微弱。

‌【操作流程】:① ‌叶片处理‌:切取表达荧光融合蛋白的烟草叶片(约1cm²)。② 浸入 ‌0.5–0.8 M蔗糖溶液‌(高渗液)中,避光孵育10-15分钟。③‌ 显微观察‌:将叶片置于载玻片上,加盖玻片轻压,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。‌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形成空隙表明质壁分离成功。‌④ 定位判定荧光信号位于空隙处(质外体),或附着于收缩的原生质体(膜结合)。

【注意事项】:① 质壁分离会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并改变蛋白分布环境,而分泌蛋白的定位需在活细胞或接近生理状态下观察,以保持其动态分泌过程的真实性。实验处理不当会导致细胞破裂或死亡,荧光信号弥散。因此‌蔗糖浓度需要优化,蔗糖处理时间严格控制在10-15分钟。② 渗透胁迫可诱导蛋白错误定位(如应激蛋白向膜迁移)‌,应该进行关键对照实验设计,观察排除。③ 为避免细胞边缘聚集的蛋白被误判为膜定位,可通过细胞收缩后观察荧光是否随细胞膜移动来区分,也可与膜定位marker共定位。‌同时也要连续扫描同一细胞区域(间隔5-10分钟),确认信号无弥散或偏移,从而对定位稳定性进行验证。‌


返回上一步
打印此页
[向上]